斗鸡巷。叶骋摄
今年是鸡年,鸡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今年的吉祥物,很多和鸡有关的事物都变得吉祥喜庆了起来,这其中也不乏和鸡相关的地方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,黄岩就有很多地方和鸡沾亲带故。
“黄岩和鸡有关的地方大大小小有很多,像斗鸡巷、鸡笼山、金鸡岩这些知道的人稍微多点,鸡母山这些鲜为人知,还有一些曾经和鸡相关,现在已经改名或者没有了。”区历史学会会长张永生告诉记者。
1城区的“鸡”缘
“黄岩这么多和鸡有关的地名里,比较有名的要算斗鸡巷。”张永生说,黄岩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建城历史,历来有“三十六街七十二巷”之称。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,很多街巷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也有很多街巷虽然犹存,但是早已换了名字。很多市民不知道老街巷的名字,更不知这些街巷的故事。虽然如此,但是仍有很多人知道斗鸡巷,也许是因为在城区的缘故。
斗鸡巷因古时有人在此斗鸡得名。它还有一名叫金鸡巷,这个名字来源和一个传说有关。相传在古时候有一条大蜈蚣,长如扁担,经常伤害百姓,民众镌石鸡镇之,因此得名。1966年,它曾改名为解放南路72弄,1981年5月恢复原名。如今斗鸡巷里有“72巷”影像艺术画廊,承载了古城的历史,打造了小巷文化。
“除了斗鸡巷,城里以前还有一个避饥巷,民间俗称避鸡巷,就是现在的仁风路东段。”张永生告诉记者,避饥巷位于天长街南端西边第一巷,二十一世纪初和西段的石板路一起改名仁风路。关于避鸡巷的名字来源,也有一个传说。相传古时巷里住着一位孝子,和母亲二人卖水度日。后来母亲生病想吃鸡,他筹钱为母亲买了一只鸡,不料其母吃了鸡后,病情加重,不久后去世了。此后他追悔莫及,一见到鸡就避开。
“还有一座鸡鸣塔,位于黄岩旧城北门浮桥南头,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被拆。”张永生告诉记者,鸡鸣塔六面三级,据传古代黄城不少女子在浮桥投江自尽,风水师说浮桥状如蜈蚣,要吃人,民众于浮桥南端造塔,取名鸡鸣以制蜈蚣。
2形状似鸡的山和岩石
很多山和岩石因形似动物而已动物命名。黄岩山水秀丽,当然也少不了和鸡很像的山和岩石。
院桥的鸡笼山以山形如木鸡笼而名。据民间传说,有金鸡常在鸡笼山石洞进出,在洞里下金蛋。金鸡下金蛋,祥瑞之兆。中秋之夜,月明星朗,好心人能见金玉满山。有人上山盗宝,转了三天三夜,找不到金鸡金蛋,他生气了,在洞口撒了一泡尿。从此,山上再也见不到金鸡了。
鸡头山位于上洋乡原后园村,与蜈蚣山南北相对,形象逼真,有两只眼叫鸡眼窟。“蜈蚣山的南面是鸡头山,北面是乌岩街,乌岩边上是麻狸山和虎头山。”上洋乡宣传委员黄伟告诉记者,这四座山组成奇特的结构,在古时最大作用地调遣了永宁溪、柔极溪、杨岙溪三大溪水的流向,使大片农田旱涝保收。乡民们根据这自然环境,用一个形象的故事来说明:如果蜈蚣山再向后,溪水就会被阻,无法东流,幸好有只鸡监视着;但是鸡又不敢举步吃蜈蚣,因中间有麻狸;麻狸不敢吃鸡,因东侧有虎守着。至今,长潭水库周边仍流传着一句民谣:“鸡啄蜈蚣两头弹,乌岩全靠虎头山,如果没有虎头山,乌岩烧光剩块炭。”
“金鸡岩位于松岩山莲尖坪西南侧,是一处颇有名的景点。”张永生说,在莲尖坪上,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块岩石突起,若金鸡报晓状,故名金鸡报晓岩,俗称金鸡岩。
“头陀有个鸡冠岩,峰顶裸露岩石形似鸡冠,故名鸡冠岩。”区历史学会一位会员告诉记者,不过同名的可能也有很多。记者打听之后,了解到在上郑乡大溪村粗坑坦与大溪坑村交界处也有个鸡冠岩。
上郑的鸡冠岩和黄岩山的传说有关。众所周知,黄岩因有一座黄岩山,山上有黄色岩石而得名。相传有一个仙人云游到括苍山麓,看到这块突兀峥嵘的大黄岩惊叹不已,打算在黄岩山以黄岩石为中心建造一座城池。但四周都是崇山峻岭,怪石凌空,深涧巨壑,找不到一片可以造城的平地。但这些对仙人来说小事一桩,他把大大小小的石头和四周的大山变成动物,欲在天亮之前赶到东海去,造出一片平地。这事被山里的山神土地知道,出来阻拦。仙人本想硬干一场,在下余正用鞭驱赶时,忽然听到大溪方向传来“喔喔”的鸡叫声。鸡啼了,天快亮了。仙人知道以黄岩石为中心造城的计划无法实现,一时愧愤交加,就在下余村前面的山上挂钩自尽了,现这座山就叫仙人吊钩。相传那块高大的鸡冠岩(形状很像公鸡头),就是那天早晨啼叫的老雄鸡。
3和鸡有关的地名
除了街巷、塔、山、岩石,黄岩还有很多地方名字带有鸡字。记者采访后,发现这些地名很大一部分和境内的山有关。
在院桥,有一个鸡山村,取境内的鸡笼山首尾二字得名鸡山。
宁溪中桧的鸡母岙因村西北有一座形似母鸡的小山,又座落在山岙中,故称鸡母岙。“旁边还有‘鸡心’,所以还有个小地名叫鸡心屿。”宁溪镇文化站站长王建国告诉记者。
屿头的牛角丘原有个金鸡孵子村,因村里有一座山形似母鸡,而周围的小土丘像鸡蛋,到了秋季,山色金黄,宛如金鸡蹲着孵蛋,村以此得名为金鸡孵子。“我们屿头里岙村有个鸡娘湾,洋坑村有个鸡背岗。”屿头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在去往里岙村的溪坑里有一块岩石突出来,岩石顶部形状像鸡笼,叫鸡笼顶。
分享到
腾讯微博
浙江微博
新浪微博
人民微博
复制网址
更多
【作者】: 【编辑】:王振珍